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回到首页

庚子传奇

发布时间:2012年06月19日 | 浏览次数: | 返回上一页

第二十六集

1(外景、日)

西安城郊外、几匹快马在田野草地里奔驰,不时有野兔、小狐狸从草地中窜出,弓弦响处、一只野兔应弦倒下。

不远处、吴勇在马上赞道;“董军门好箭法!”

董福臣哈哈大笑、将弓箭递给吴勇:“来、吴老弟,你也射上几箭!”

吴勇笑着推辞:“不敢,我这个样子、光是骑着马跟你们跑就够难为的了。”

董福臣对几个从人喝道:“去、再从那边往这里撵一撵!这是什么鬼地方、连个大一点的兔子都见不着!”

从人们应声而去、董福臣和吴勇并肩缓行。

 

2(外景、日)

董福臣打完猎和吴勇骑着马慢慢溜达着,吴勇道:“一别一个月,大哥的身体还是那么健壮。”

董福臣:“哼!我都快要给憋死了!咱过去、打了半辈子仗,每天冲冲杀杀的、何曾把生死挂在心上。可自从跟着这群王八蛋们住在西安、就一天都没有自在过,洋鬼子们住在咱的北京城里,我一个当兵的却天天在这儿,穿着长袍马褂儿跟着他们整天扮奴才,成天价喳、喳的!左请一个安、右请一个安,再就是叩头。你说、国家都成这样了、这些人怎么都不急呢?”

吴勇:“这就像一群人坐在一条船上,船要露了大家都知道、可谁也不动手,都想着反正船上不止是我一个人、别人都不急我急什么,都这样想、结果船真沉了一个都跑不了。”

董福臣:“是这话,这帮人最可气的是不光不管、还想着法儿的破坏,好像巴不得船快点儿沉似的。”

吴勇道:“昨天我见到一个满人御史上的奏折,讲的是西安城菜饭卖菜称准不准的事,让上谕下来骂了一通,倒也好笑!”

董福臣:“就是、堂堂的国家大臣,不说些事关民生国家的大事,成天价就算计着自己的那点儿屁事!唉、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呢,说出来、气死人!不说了、走!咱们再跑一圈!”两人打马而去。

 

3(外景、日)

下午、董福臣和吴勇来到了一户农家门前,门前站着两三个大汉、警觉地四下看着,看见董福臣和吴勇也并不过来招呼。

董福臣招呼着吴勇下了马、把疆绳扔给了后面的从人:“你们再去打一场,日落时来这里接我们。”从人们应声打马而去。

董福臣回身叫吴勇:“老弟、请吧。”

吴勇不明就里:“大哥、咱们到这儿来干什么?”

董福臣:“哎呀、你就走吧,问那么多干什么?”

两个人推门进了小院,门外两条大汉又把门关好站在那里。

 

4(内景、日)

董福臣推开上房的门、和吴勇进了屋子,屋里两个人都站了起来,吴勇定睛一看、正是溥伦和赵云飞!吴勇吃惊之余连忙行礼:“贝子爷好、赵大人好!吴勇给贝子爷请安!”

溥伦连忙拦住:“好、好,吴勇、在这儿就不必多礼了,快、董军门快请坐吧。”
  吴勇给赵云飞作辑:“赵大人好,你们、你们怎么会在这儿呆着?”

溥伦道:“在这儿等着专门和你见面呀,西安城中耳目众多、说话又不方便,这儿多清净呀,是吧?”

吴勇:“让贝子爷费心了,赵大人是几时到西安的?”

董福臣笑道:“他呀、和你前后脚,一个方向来的!”

吴勇不解道:“和我一个方向?赵大人又上哪儿去了?”

赵云飞“平凉呀,从腊月二十六一直忙到正月初一,又累又冷、可把我整够呛!”

吴勇惊疑道:“那你怎么不来找我?等等、对,呵、我明白了,崆峒山上那场神仙会就是你捣的鬼吧?”

赵云飞笑着对溥伦道:“贝子爷、怎么样?我说瞒不过他吧。”

溥伦笑道:“其实、我也没打算瞒他多久。”

 

5(内景、日)

四个人围坐在桌旁、聚精会神地听溥伦讲北京的情况,溥伦道:“眼下头朝廷方面急着和洋人签和约,那边儿洋人也呆不住了,怕出事、想赶紧脱身走,北京方面李中堂也有一点儿顶不住了。所以呀、咱们这边儿动作得快,皇太后精明过人,西安城里头人又太杂,除了董军门的甘军以外,还有陕军、川军、直隶方面的毅军,更何况还有神机、虎神两营禁军,所以、在西安城中动手万不可取!”

董福臣道:“对、对,更何况城里还有那么多无辜老百姓,兵火一起、这座千年古城可就完了。”

溥伦:“大家想想、皇太后虽然精明过人,可有一个大弱点。”

赵云飞:“这个老太婆的大弱点就是好神仙、老想长生不老。”

溥伦:“对,女人嘛、就好个神呵、佛呵的,所以我们商量着在崆峒山给她们演了一出正月初一诸神下凡的好戏。”

董福臣:“你还别说、这一招还是挺管用的,这些天西安城里都传遍了,上至达官贵人、下到街巷百姓,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,越说越神!他们呀、都不知道是我们赵老弟演的好戏!”

溥伦;“如今呀、可有不少人给皇太后说了,皇太后也几次叫人来打听崆峒山的情形,看样子她是主意已定,要借给百姓求雨之名、上一趟崆峒山了。”

吴勇突然道:“哎呀、坏啦、坏啦。”

董福臣问道:“怎么了?什么坏啦?”

吴勇;“昨天皇太后召见、还问起过崆峒山的事儿,我可是回话说肯定是有人捣鬼,我还说、天底下哪儿有见神见佛的事情,你们看、这可怎么好?”

三个人都看着他开心地笑着、溥伦道:“我们先头不告诉你崆峒山上的真相,就是想让你给上头这么说的,你这个人太本色、不会说谎,你要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,肯定会帮倒忙的。”

赵云飞:“你一个儒家弟子、不这么说反倒不对了。”

董福臣:“反正那老太婆劲头儿大着呢,你不管说什么她拿定了主意准得去。”

溥伦道:“对了,相反你说你绝对不相信是真的、她反倒不会对你起疑心了。”

吴勇恍然大悟道:“呵,原来是这样、我明白了。”

 

6(内景、日)

陕甘总督衙门内、行宫大内慈禧太后住处,慈禧太后坐在榻上、荣禄和桂祥站在两侧。

慈禧太后问道;“你们两个觉得这事儿怎么样呵?”

荣禄道:“圣母皇太后忧心国事、心系百姓,今年陕西一省、干旱少雨,皇太后为黎民百姓着想、想亲自上崆峒山求雨,此举必然感动上苍、普降甘霖,神灵有知、也会福佑太后的。”

桂祥道:“奴才也听下人们说,崆峒山乃是千年神仙福地,位列海内四大道教名山之一,那里的神佛都是极灵验的。只是地处偏僻、不为人所知而已,如今两宫圣驾驾临西北,太后老佛爷驻跸在这西安城里,正月初一日崆峒山上灵光闪现、众神降临,只怕就是天上众神给太后老佛爷显示吉祥呢。奴才这几日在庙里问了好几卦、都是上上大吉呢。”

慈禧太后;“嗯,这几日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上去一趟,只是这道儿有点远了吧?”

荣禄:“几百里路、也不算远。”

慈禧太后:“那、道上还算安静吧?”

荣禄道:“这不会有问题的,西北这地方就是山多、有几个土匪,可他们就是吃了豹子胆、也不敢冒犯圣驾的。”

桂祥:“有奴才亲率神机营护驾,决不会有事的。”

慈禧太后白了他一眼:“你们那个神机营整顿得怎么样了?可别想上次路上似的、什么事儿都不顶还尽添乱。”

荣禄道:“请太后放心,神机、虎神两营整顿得不错,奴才又从京里头调来不少人手,还从上海方面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批七响后膛快枪,神机、虎神两营现在是陕西境内装备最好的队伍了。”

慈禧太后道:“那好吧,可光带神机营也不行呀,护卫外围的让谁跟去呀?”

荣禄道:“甘肃提督董福臣带着他的人马在西安城外驻防,这个人懂得带兵,甘军的纪律好、又能打仗,董福臣静极思动、跟奴才央告过好几次了,奴才觉得可以带着董福臣的甘军一同前往,甘肃地头董福臣也比较熟。”

桂祥:“荣大人、这怕不妥吧?上回在来西安的路上、董福臣可杀了神机营不少人呢,如今兄弟们说起他和甘军来还恨得牙根痒痒呢,让他们和神机营一起出去、闹起事来怎么办?”

荣禄道:“上次董福臣杀神机营的人是奉旨行事,都是大清官兵、伺候两宫圣驾出去,谁敢胡作非为?我看桂公爷是多虑了。”

慈禧太后;“好吧,就让甘军董福臣跟去吧,神机营和甘军有点儿矛盾好,互相监督着反倒不会出什么大错儿,就这么定了吧。”

荣禄道;“皇太后圣明,奴才回去就写旨。”

慈禧太后:“李鸿章那头的事怎么样了?”

荣禄:“奴才已经把太后的密旨发给袁世凯了,请太后放心,袁世凯能把事儿办好了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可别真把老头子吓坏了,咱们还指着他早点和洋人签和约呢。”

荣禄道:“请太后放心,袁世凯这个人懂事着呢,办事知道分寸。”

慈禧太后道:“那就好。可你看看、这李鸿章倒是越老越不懂事了,临了儿还给咱们玩这么一出。”

荣禄:“李鸿章也太不象话了……”

慈禧太后:“行啦、行啦,既然他逼得我们连糊涂都装不成了,那就先点他一下、让他放明白点儿,等和洋人签了和约呵、再慢慢儿和他算帐。”

荣禄点头:“皇太后圣明。”

 

7(内景、日)、

陕甘总督衙门、行宫大内慈禧太后寝宫,慈禧太后半躺在床上、由李莲英轻轻地为她捶着腿,两人细声慢气地聊着。

慈禧太后问道:“这些天你放出去的那些人、都打听着什么消息了?”

李莲英:“奴才还正要给老佛爷说呢,消息还真不少呢。”

慈禧太后冷笑道:“那个溥伦还在外边儿捣鬼呢?”

李莲英:“可不是,奴才看见他最近可忙活的厉害,朝廷里的一些大臣、外头的一些乡绅你来我往的可忙活着呢,他还悄悄让人在城里头买了两处不显山、不露水的小院子,他常在里头见一些藏头藏脑的人,北京方面的信使五六天之内准来一趟,他可真是忙着呢。”

慈禧太后:“有什么要格外注意的人吗?”

李莲英:“上次奴才给老佛爷说过的那个赵云飞、又回来了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就是李鸿章的那个特使吗?”

李莲英:“老佛爷圣明、就是那小子,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混了一阵子,前几天又回到西安了,这几天常和伦贝子见面。”

慈禧太后:“他可真够忙的呵,有愿意上他们这条船的吗人?”

李莲英:“奴才瞧着眼下头这样的人还是不多,赵云飞这小子借着回家探亲之名、在甘肃和绥远四处活动,想着多争取些人跟他们干呢,可是咱们在甘肃和绥远的眼线不是还把他怎么去的、说了些什么都详细汇报上来了吗?”

慈禧太后冷笑道:“哼!在外国读了几天书、学了点洋人的把戏,就以为自己不得了啦,看把他给能的。”

李莲英:“可不是、奴才也觉得他还嫩着呢,他哪儿是咱们的对手呵。”

慈禧太后:“跟他们接近的还有些什么人?”

李莲英:“奴才这里有个名单、老佛爷回头细看吧,其他的人倒不怕、就是有个带兵的,老佛爷恐怕得上点儿心。”

慈禧太后一惊:“什么?带兵的?谁?”

李莲英:“甘肃提督董福臣。”

慈禧太后:“他?他也和伦贝子是一伙的?”

李莲英:“这奴才倒不敢说,可他和伦贝子最近走的挺近,他手下有三千甘军就在西安驻扎,老佛爷还不得不小心着点儿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哟,我还让他带着甘军护送咱们去崆峒山呢。”

李莲英:“老佛爷、这怕使不得吧?”

慈禧太后想了一下、冷笑道:“招命已经下了、有什么不妥的?让他们跳吧,跳的高高的,才能露出他、才能摔死他!”

 

8(内景、日)

西安城内周瑞家上房、吴勇正在看书,周瑞推门进来道:“兄弟、有客人来了。”

吴勇:“谁呀,快请他进来呀?”

周瑞一脸惊异之色:“他不肯进来、说要请你出去说话。”他压低了声音道:“我可认出来了,是宫里的李总管。”

吴勇惊讶地:“李总管?”

 

9(外景、日)

周瑞家门口、李莲英穿着一身便衣来回踱着步等候吴勇,吴勇急匆匆地从院里走出来:“哎呀、李总管,你怎么来了?来、来,快请进,巧云这些天还总说你呢。”

李莲英笑道:“别、别麻烦家里人了,我今天不当差,走、咱们外头找个地方,喝两杯、聊聊天儿。”

吴勇不明就里、只好点头:“那、那好吧。”

 

10(内景、日)

西安城内某酒楼雅座儿里、桌子上摆着四个菜肴和一壶酒,李莲英满脸是笑地端起酒杯:“来、兄弟,我先敬你一杯。”

吴勇连忙站起来:“嗳、嗳,李总管,错啦、错啦,该是我先敬你才对。”

李莲英道:“那是平常的礼儿,我今天让你喝的可是喜酒。”

吴勇:“喜酒?李总管、这喜从何来呀?”

李莲英:“你先别问,把酒喝了、你先喝了我再告诉你。”

吴勇无奈:“好、好,我喝,先多谢李总管。”说完一饮而尽。

李莲英:“来、很好,再把这杯酒也喝了、我就告诉你。”

吴勇:“怎么?又要喝?是不是嫌我送的羊肉不肥在这儿灌我呢?”

李莲英:“小子、哥哥啥时候骗过你?快喝吧、喝完了我就说。”

吴勇只好又喝下一杯:“什么喜事儿?这回总该说了吧?”

李莲英拱手道:“哥哥恭喜老弟了,你小子又要升官了。”

吴勇:“升官?不可能!我、我不是已经是知府了吗?这才干了多长时间、怎么可能又升呢?”

李莲英:“不是知府,这回是道台了。”

吴勇:“不可能、你骗我呢,我这知府满打满算才干了两个月,怎么可能呢?”

李莲英:“怎么不可能?吏部按规矩升官儿是一回事,可这天下的事谁说了算?老佛爷说了算!老佛爷要你死、你就活不成!老佛爷要让你升官、那鬼神也挡不住!”

吴勇这才有些相信了:“你说的是真的?”

李莲英点点头;“那还有假,没准儿现在宫门口上谕都出来了:着平凉知府吴勇候补道台衔,赏三品顶戴!小子、你命可真好呵,一个子儿都不花、短短半年工夫,哗、哗、哗,从七品县令直奔三品道台来了。来、咱哥俩喝一杯,喝!”

吴勇:“好、好,谢谢李总管,真是皇恩浩荡呵,可我就不明白、我在平凉干的好好的,太后干吗急着要升我的官呵?”

李莲英:“你小子、得了便宜便卖乖是不是?我就不信、这天底下还有嫌官升的快的人!我告诉你吧、这是太后老佛爷喜欢你,这不是眼瞧着跟洋人的和约就要签了吗?和约签了洋人也就该走了,老佛爷也该回北京了,我瞧着呀、老佛爷是不想把你扔在这儿,先赏你个候补道台在平凉府干着,等两宫回京之日、一纸招命让你随驾回京。你小子、在北京随便那个衙门里混个实缺,那才叫个官儿呢!你是当官的、这一点你懂,对不对?知府以下的那不叫官儿,那叫风尘俗吏!今天让人给调这儿、明天让人给调哪儿啦,有的人一辈子就停在那儿了、别想在混上去!所以呀、当官就那关键的几步,知府升道台算是第一步!道台干的好、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干藩司,当了藩司那就是方面大员了,藩司做的好呢、升巡抚,巡抚那可就叫封疆大吏了,对不对?这巡抚升总督是第二步,这又是一个坎儿,迈过了这个坎儿,那封候拜相、青史留名都是指日可待的事了!对不对?你可才三十几岁呀、老弟,你是前途无量呵!”

吴勇听了他的话却高兴不起来、不可置否地举起酒杯:“好、借李总管吉言,来、我敬李总管一杯。”

李莲英盯着他道:“我说你小子是高兴傻了、还是没反应过来?怎么是这么一张嘴脸哪?”

吴勇笑道:“都不是,就是事情太突然、脑子里一点准备都没有。”

李莲英:“嗨!傻啦不是?还有你这号人!现在人胆大皮厚没他不敢干的,一个字儿都不识、给他个大学士他都敢干!没一个说不行的,你倒好、嗨!也不知道你平时都是怎么活的?”

 

11(内景、日)

酒楼雅座里、李莲英和吴勇还在喝酒聊着,李莲英已经有些醉意:“你别跟我犟,我这儿给你说的可都是大道理,要想好好做官、做大官你就好好给我听着,别不服气!你说说、你在平凉官做的怎么样?

吴勇:“我还是挺用心的,没什么毛病吧?”

李莲英:“没什么毛病?毛病大了去了!我问你、一到任,你到兰州拜见巡抚了没有?见顶头上司藩台大人了没有?”

吴勇;“我、我一到平凉就遇上不少事儿,再说、按惯例不必前往兰州拜见呀。”

李莲英:“你那个惯例是书上的惯例,照官场上的惯例平凉府的老百姓就是死光了、你也先不能管,你得先备几份厚礼上上兰州,拜见那些个官比你大、又管着你的人,见了面、送了礼,说了好话、再话里话外的把你的后台亮一亮。让人家觉得你还懂事儿,你回来办事儿才不会出错儿,明白不?你倒好、一纸公文过去,你在那儿四平八稳地问上案了。甘肃巡抚和藩司的奏折上已经说你办事糊涂、任意妄为了,你以为太后是怎么知道你带着老百姓求雨的,全是他们告的!小子、你把他们整明白了,你就是和泾河龙王拜把子他们也不管;要不然、你干的所有的事全都有问题。还有、省里臬台大人提的要犯,着令泾河县办的差,干你什么事儿?你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平反冤案?干你什么事儿?出了事儿有那么多人顶着呢,你倒好、人犯押着不松手,非弄出个顶罪案来!你以为你挺露脸的是不是?可你把臬台衙门给得罪了,那个甘肃臬台已经有折子上来了,告你擅权行事。你瞧瞧你、聪聪明明的一个人,上任不到两个月、甘肃就那几个官全让你给得罪了,你可真行呀你!”

吴勇惊讶地:“真没想到、我到平凉才两个月,惹了那么多人、自己还不知道。”

李莲英:“看看,不给你说开了你还以为自个儿不错呢,是不是?来、喝酒!”两个人喝着酒、吃着菜,李莲英说了一大通道理有些得意、有些轻松。

李莲英;“这些事儿、说起来挺吓人的,可就对你吴勇老弟来说、倒也不是个什么事儿!”

吴勇不解道:“这为什么?”

李莲英不满地看着他:“你又给我装糊涂是不是?你小子后台多硬呀,太后老佛爷宠着你、又知道你的为人,那些人上折子告你的状能有好儿吗?再说了、老佛爷有个一两眼看不到还有我在边上盯着呢,我可已经捎话给那些官儿了、吴某人在甘肃也干不长,这些日子他在平凉干的事儿你们就省省别管了吧。那些官儿都精得跟猴儿似的,没准儿早把你的事情给摸清楚了,你现在就是再带着老百姓求老天爷给你下烧饼、也没人敢说你荒唐了!你有大后台呀、是不是老弟?”

吴勇有些惭愧、又有些不好意思:“多谢李总管,唉、我……好、喝酒,我敬你一杯。”两人吃菜喝酒。

李莲英把脸色放正说道:“有这样的后台,你贪污啦、受贿啦、玩女戏子啦、干些没人味的缺德事儿啦,都没人问!反正如今天底下的混帐官儿多啦,干缺德事儿的也不是你一个。你记住、除非别人有意找你的岔儿,不然的话、别人干什么你干什么,准没错儿!可有一样事儿不能干!”李莲英紧盯着吴勇、轻轻吐出两个字儿:“谋反!”

吴勇吓了一跳、脸上尽量不动声色:“谋反?你说到哪里去了?远了吧?”

李莲英依然紧盯着他:“我说的可不远,就在跟前呢。”

吴勇:“李总管,你可别拿这话吓唬我、我可胆小。”

李莲英:“胆小好呵、我就怕你胆大,何况你吴勇也不是个胆小的人哪?”

吴勇:“李总管、你说这些话是啥意思?”

李莲英:“我说这些话啥意思?你真的一点都不明白?”

吴勇镇定地:“不明白。”

李莲英:“好、我提醒提醒你,溥伦、伦贝子,你们熟吧?”

吴勇装出思索的样子:“伦贝子、不太熟,就是在一起喝过几回酒吧,没怎么说过话,怎么了?”

李莲英:“没怎么说过话?在泾和县诰命夫人府上,你和伦贝子两个人关起门来大半夜,干什么来着?”

吴勇一惊、迅速反应道:“这事儿你也知道呀?嗨、伦贝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我会些武艺,那天晚上喝了些酒非缠着要让我给他讲讲太极拳,就这么、闹了半宿,没什么正经话。”

李莲英将信将疑:“是吗?你可别把太极拳打到我这里来呀。”

吴勇:“看你说的、我怎么会骗你呢。再说、我和伦贝子有交道也不犯法呀。”

李莲英似乎被吴勇骗过去了:“你懂什么呀、伦贝子可野心不小,最近的活动可玩得大,其实他一个公子哥们懂什么呀,他干的那些事儿老佛爷可全都知道,我可先警告你、别跟他在一起玩,那可不好玩!出了事儿、别说是你,就是老佛爷的亲儿子老佛爷也不饶,要你一条小命跟玩儿似的,懂不懂?你前途远大着呢!跟他们玩儿、犯不上!”

吴勇:“呵,我知道了。”

李莲英:“你知道了就好,小子、今天我跟你讲这番话,可不光是我的意思。”吴勇又是一惊、见李莲英意味深长地看着他,他只好点了点头。

 

12(内景、日)

北京、贤良寺钦差大臣李鸿章行辕后堂,傍晚、李鸿章吃过晚饭之后照例躺在椅子上闭目假寐,周启功站在一旁和他说话:“赵云飞密信中说、皇太后已经决定登崆峒山降香求雨,他已联络好伦贝子、甘军提督董福臣等文武大臣十多人,预备在皇太后登崆峒山时发难,一举除掉荣禄、桂祥、王文韶等人,就在崆峒山拥立皇帝亲政、飞檄通电全国,请中堂大人在北京立即响应。”

李鸿章“唔”了一声、不再言语,许久、李鸿章才说:“启功,你看赵云飞办的这事儿、能成吗?”
  周启功兴奋地道:“卑职看能行,计划周密、用人得当,据说崆峒山进山的路只有一条,随驾护卫的除了甘军只有神机营,到时候甘军把路口一封、山上山下同时发难,不出一天、天下就变了颜色。”

李鸿章道:“只怕是没那么简单,皇太后一个妇道人家、独撑天下近五十年,的确是有精明过人之处,多少个英雄豪杰都败在她的手里,这个女人、不好对付呀。启功、我这几天怎么总觉得兆头不好,怕要出什么事儿了。”

周启功:“那中堂大人的意思是……”

李鸿章无奈地摇摇头:“唉、事情办到这个地步上,就让他往下办吧,反正是福不是祸、是祸躲不过。那头儿皇太后逼我、这头儿洋人逼我,和约一签、我就是千古罪人,可我要是不签呢、谁都不会放过我,我该怎么办?我能怎么办?”

 

13(内景、日)

北京贤良寺钦差大臣行辕内、李鸿章正和周启功说着话,一个戈什哈进来禀报:“启禀中堂大人,山东巡抚袁世凯求见。”

李鸿章坐起身来、吃惊道:“他这个时候来干什么?”

戈什哈:“袁大人说有要紧事要禀报中堂大人,求中堂大人务必一见。”

李鸿章愣了一愣:“拿我的衣服来,叫他到小客厅等着。”戈什哈答应着去了。

 

14(内景、日)

李鸿章行辕小客厅,袁世凯稳稳地坐在椅子上、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,李鸿章穿着补服由周启功陪上。

袁世凯站起来、恭恭敬敬地请了一个安:“袁世凯给中堂大人请安。”

李鸿章拱手、满脸是笑地:“慰亭呵,不必多礼、请坐吧。”说罢自己率先坐下。

袁世凯道:“谢中堂大人。”说罢坐在左侧一旁,李鸿章老谋深算、坐下便不再吭声,袁世凯只好搭讪道:“中堂大人身体还好吗?”

李鸿章:“唉、不行了,七十多岁的人了、精力不济了,入冬以来、腰腿疼痛难忍,哮喘也不时发作、都是当年带兵打长毛的时候做下的病。唉、老啦,真的是老啦,以后的事、还要多仰仗你们这些后辈了。”

袁世凯:“中堂大人是中流砥柱、国家栋梁,朝廷上这么多事还全仗中堂大人主持呢,我们晚生后辈可做不来这样的大事。”

李鸿章:“唉、如今国事艰难,诸事了无头绪,老夫也无回天之力呀。慰亭呵、你这么晚过来,有什么事吗?”

袁世凯显得越发的恭敬:“是,卑职是有要事向中堂大人禀报。”

李鸿章诧异地看着他、低头道:“好、那你就说吧。”

袁世凯站起来:“事关朝廷机密、请中堂大人屏退左右,卑职才好禀报。”

李鸿章点点头、回头看看周启功,周启功对屋里的戈什哈们摆摆手:“你们都下去吧,关上门。”堂上伺候的戈什哈、笔帖式躬身退出,将小客厅门关上。

李鸿章扫了袁世凯示意他说话,袁世凯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:“卑职斗胆、请周大人也回避!”

周启功不满地:“袁大人、你……”

李鸿章觉得事情重大、树起一只手,止住了周启功、摆手让他下去,周启功拱拱手、不满地瞪了袁世凯一眼,走了出去。

 

15(内景、日)

小客厅内、李鸿章带点不满的语气道:“慰亭呵,究竟什么事儿你搞的这么神神秘秘的?”

袁世凯装出一副恐慌样道:“卑职该死!”然后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圣旨:“皇上有密旨,着李鸿章接旨。”

李鸿章一愣、慢慢走到下首跪下:“臣李鸿章接旨。”

袁世凯念道:“朕钦奉圣母皇太后懿旨,前命大学士李鸿章为全权钦差大臣、办理与洋人和约事务,该大臣进京已有数月,和约迟迟不能签订,以至中外舆情纷纷、两宫滞留西安不得回銮,问该大臣如此延误、是诚何心?密旨到日、五日之内,必须与洋人成约,再有不能者、由袁世凯接任全权钦差大臣一职主持与洋人签约,李鸿章开去一切差事、交军机处严办!钦此!”

这几句圣旨袁世凯念的是阴顿阳锉、有起有伏、掷地有声,把李鸿章惊的面色灰白、半晌才道:“臣李鸿章接旨、谢恩!”从袁世凯手里接过密旨,挣扎了一下、竟站不起来了,袁世凯过去把他扶起来、一脸关心之色:“中堂大人、没事吧?”

李鸿章吃力地摆摆手:“没事、没事,腰腿疼、老毛病了。”

袁世凯关切地:“是呵、慰亭,看来签和约的事、就应当有你来主持办理了,老夫老病无能、只好告老还乡喽。”

袁世凯:“大人说哪里话来,和谈之事、事关重大,非中堂大人这样老成某国者不能成大事,卑职人微言轻、安能担此重任?”

李鸿章抖抖手里的密旨:“唉、老夫此时灰心的很,只怕什么约也签不了啦,明天就向朝廷告病,一切后事、就由你和庆王爷去办吧。”

袁世凯靠近一点、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:“以卑职愚见、中堂大人还是再耐上几天、和洋人签了和约再养病为好。”

李鸿章:“怎么?老夫有病了、爬不起来了,怎么和洋人谈判签约?慰亭呵、就照圣旨上说的,五日之后、你来接任这个全权钦差大臣的位置,老夫回合肥老家养老,以后就是天崩地裂、也不干老夫的事!”

袁世凯奸笑道:“如果这天崩地裂地是中堂大人脚下的这块地方呢?怎么会不干大人的事?恐怕大人有关联呵。”

李鸿章瞪起眼睛道: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
袁世凯:“大人怎么也不问问,为什么好好的、朝廷怎么会发来口气如此严厉的一道密旨?这样的口气、在中堂大人为官四十多年的生涯里,怕从来没有过吧?中堂大人为什么不问个为什么呢?”

李鸿章:“你说为什么?”

袁世凯:“大人、卑职听说,起因是大人部下一个叫赵云飞的人。”

李鸿章一惊:“赵云飞?”

袁世凯:“地、赵云飞,记名四品道台,大人的部下、大人想起来了吗?”

李鸿章极力镇定着:“这个赵云飞怎么了?”

袁世凯:“这个赵云飞在西安城里上窜下跳,勾结一群乱臣贼子、意图反对朝廷,谋杀太后。”

李鸿章有些慌张地:“有、有这样的事?”

袁世凯点点头:“有,朝廷预备近日就将他们一网打尽,只不过、这个赵云飞在西安的活动,听说是打着中堂大人的旗号做的。”

李鸿章:“哪有的事?绝无此事!”

袁世凯:“是呵,这话、不要说朝廷不相信,就连我们下面办差的也不相信呵,凡人做事都有个图头,中堂大人位极人臣、还图个什么呢?文华殿大学士,大清二百多年以来、有几个汉人做了文华大学士的?文官首班、直隶总督、北洋大臣、天下总督之领袖,对了、还有一等肃毅伯、伯爵大人,还有什么太子太保之类的一大堆名称头衔,写出来得一大张纸吧?大人的一切都是朝廷给的,大人为什么要谋反呢?没道理呀、对不对?有人说大人是怕签了这个和约留下千古骂名,怕人骂卖国贼,这就更不对了,自南京条约之后、以大人为首席全权钦差大臣签的和约还少吗?如果细细推论起来,那一个条约不是割地陪款、丧权辱国?大人签了那么多都不在乎、还在乎这一个吗?又有人说、大人是想让皇上亲政,自己担任总理大臣组阁,开我中华几千年来君主立宪之先河、以求名垂青史。卑职断然否定,中堂大人以七十之高龄、病弱之身躯、位极人臣之位置,断不会如此的、对不对?太荒唐、太不现实了,大人干这个、怕也会力不从心,再说、大人为什么要冒险呢?谋反是要诛灭九族的,中堂大人一家在合肥是名门望族,家族六七百人总有了吧?兄弟是总督,三个儿子个个做官,孙子们赏举人的也不少,大人为什么要断送这样一个显赫的门庭、众多可爱的子孙呢?以至于自己死后墓草青青、却无一人拜祭,合肥李相国家、成了故事。那就太可惜了,中堂大人、对不对呀?”

李鸿章被彻底击跨了,他面无血色、坐在那里半晌都没说出话来,他叹口气无奈道:“唉、既然朝廷对老夫如此妄加猜测,慰亭对老夫有所期许,那、老夫也只好勉为其难了。”

袁世凯:“嗳、这就对了,大人这样做、所有的事情就全对了。”正说着、屋外传来急促的军人特有的脚步声。

李鸿章吃惊地站起来道:“外边是什么声音?”

袁世凯:“这几天大人就要签和约了,卑职特调了武卫军来保护大人的。”

李鸿章:“好、好,慰亭、你很有心哪?”

袁世凯:“这个自然,大人和约签的好、不但保住了子孙一门富贵,大人死后、皇太后还要专门下旨褒奖、极尽哀荣呢。”

李鸿章绝望地闭上眼睛:“老夫明白了。”

 

16(内景、夜)

深夜、西安城外的僻静民宅内,灯下吴勇、董福臣、赵云飞、溥伦围着一张画着崆峒山地形的图纸在做最后的部署。

赵云飞道:“两宫圣驾将于二月初一从西安出发,护驾官兵一共有多少人?”

溥伦道:“宫里的情况是这样的,太监和随从人员三百余人、御前侍卫三十几人,这些人都不足为虑。”

董福臣道:“神机营两营约八百多人,我甘军三个营满编一千五百人,对付神机营不在话下。”

赵云飞问道:“军机处给你们发的上谕让你们怎么走?”

董福臣:“和过去一样,甘军在前、两宫圣驾居中、神机营在后。”

赵云飞:“上山的时候呢?”

董福臣道:“由甘军外围警戒,山道两旁由神机营和甘军共同警戒,但上头让我听桂祥调遣。”

赵云飞:“这不怕,只要下面能不动就行,等两宫上了金顶,伦贝子就可以家传圣旨、叫沿途官兵不得乱动,待咱们上山大局一定,先由甘军监视着神机营下山,然后再由甘军护送皇上回西安,那时侯该除的人都除掉了,有皇上亲自下旨、下面人谅也不会反抗。”

吴勇:“皇上知道这事吗?”

溥伦道:“皇上早就知道了,他说只要除掉荣禄等三个亲贵大臣,他就能控制局面。”

吴勇:“那皇太后怎么办?”

溥伦等人一愣、反问道:“你说该怎么办?”

吴勇:“能不能留她一命?”

赵云飞:“吴大人是有妇人之仁了,皇太后不死、天下不能安宁,皇太后不死、我们和皇上都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
董福臣:“老弟,你再别说了、那个老娘儿们死有余辜。”

吴勇:“那、金顶之上,由谁来动手?”

董福臣:“由我亲率五十名心腹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、一举解决。”

吴勇:“这次圣驾西行,我依然是前路粮台,有什么需要我做的?”

赵云飞:“你可以先在平凉府城多备些马匹,山上政变一旦成功、皇上下山就在平凉府将亲政诏书发往全国以安定民心,另外、圣驾上山,你肯定要随侍左右,你又有武艺、必要时给董军门搭把手儿。”

赵云飞:“后山有几条小路,万一有人从此处逃走怎么办?”

董福臣:“到时候前山后山一体封锁,不会有人逃走的。要是有些熟悉路径的人在封锁之外的几条小路上把守,就会更万无一失了。”

溥伦:“现在到哪儿去找这些人去?”

吴勇灵机一动:“哎、我有个办法,大家看行不行?”

 

17(外景、日)

陕甘总督衙门外、行宫大门口,一对对喇叭吹起来、二十四面黄龙旗飘起来,大队官兵、整装待发。

 

18(外景、日)

陕甘总督衙门大内行宫慈禧太后正殿前、慈禧太后等人走了出来,慈禧太后居中、左边是周巧云,右边是荣寿公主,李莲英和大批太监、宫女跟在后面,大队人马在御前侍卫的护卫下走出大殿。

外头荣禄、桂祥、溥伦等随驾大臣纷纷跪下:“奴才臣等恭迎圣母皇太后圣驾。”

慈禧太后一转头、光绪皇帝笑嘻嘻地走过来:“儿臣给皇阿玛请安,请皇阿玛上轿吧。”

慈禧太后道:“好、咱们走,巧云呵、这次要住在你家,吃你做的面条呵。”

周巧云:“是,臣妾一定用心侍奉老佛爷。”

 

19(外景、日)

西安城外通往甘肃的官道上,大队人马奔西北崆峒山而去。

           —— 完 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