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回到首页

陶行知(3)

发布时间:2015年04月03日 | 浏览次数: | 返回上一页

 

 

1

 

时 间:1929年初春,某日上午

地 点:南京城外晓庄师范

    【南京城外,青山绿水,花树盛开,青山下有些大小建筑,白墙草蓬,一派乡村景色。

    注:本剧如演出条件所限,亦可不置景,用灯光分出室内室外和表演区即可。

    【幕启时,远处传来激昂欢快的《锄头舞歌》合唱声:

   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,

   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,绮雅嗨,雅荷嗨,

    锄去野草,好长苗呀,雅荷嗨;

    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,

   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,

    绮雅嗨,雅荷嗨,锄头底下,有自由呵,雅荷嗨;

   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,

   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,

    革命成功靠锄头呀,

    ……

    【歌声中,三三两两晓庄师范的学生们或拿书本,或拿劳动工具,说说笑笑地过场下。

    【刘凤仪与余仲清陪着七八个来参观的社会教育界人士上

刘凤仪:各位教育界的先生,欢迎诸位光临我们晓庄师范学校,参加本校成立两周年的庆典,我叫刘凤仪,他叫余仲清,今天由我们两人陪同各位先生参观我们的学校。

甲先生:啊,贵校的校园在哪儿?

余仲清:这里就是了,前面的那座山原来叫老山,陶先生现在把它改名叫做劳山,劳动的劳,而晓庄原来是大小的小,我们陶先生改成知晓的晓,陶先生说,晓庄师范是一所社会学校,所以不需要大门和围墙,晓庄地区有多大,晓庄师范就有多大。

乙先生:哈哈,对呀。陶行知不是写文章说,社会即学校嘛。果然如此!有气魄。

丙先生:远处那栋最大的建筑是什么?

刘凤仪:那是我们晓庄师范的大礼堂,陶先生给它起的名字叫犁宫,犁地的犁。

丁先生:好一个犁宫,那边上的那栋又是什么房子?

余仲清:图书馆,陶先生给它取名叫书呆子莫来馆。

丁先生:看来在你们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有一个新名字啊,那厕所叫什么呢?

余仲清:黄金世界(众人大笑)

刘凤仪:女生宿舍叫桃花村,男生宿舍叫杏花村。各位先生这边请。

吴先生:你们两个是学生吗?

刘凤仪:吴先生,我们是刚从晓庄师范毕业的,现在在学校担任指导工作。

吴先生:这么快就有毕业生了啊。

余仲清:陶先生规定的,过去大学程度的在校半年即可毕业。高中一年,初中生一年半。

吴先生:啊,那你们俩过去的程度是——

刘凤仪:吴先生,我是清华教育系三年级的学生,我在清华听过你的课,是你的学生啊。

吴先生:什么,你是清华大学的学生?你,你是怎么会跑到这儿来?

刘凤仪:我在报上看了陶先生的教育主张,很有认同感,就跑来了。

甲先生:你竟然放弃了清华的学业跑到这儿来,你——,年青人,真是,真是热血青年啊。

刘凤仪:这也不算什么,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不少呢,还有做过小学校长,县教育局局长的人呢。比方这位余先生,他过去可是南京市政府的一个小科长呢。

余仲清:让各位先生见笑了,这边请吧。

乙先生:山上那些人在干什么?

余仲清:有些同学在上劳动课、种树,边上那些人是参加今年入学考试的新生。

丙先生:入学考试去山上干什么?

刘凤仪:在我们这里当学生,先要过劳动关,劳动测试不及格就不用参加其它考试了。

吴先生:那你当年也参加劳动考试了吗?成绩怎么样?

刘凤仪:参加了,干了一上午活,手上起了五个水泡,陶先生说我活干的一般,但劳动态度端正,我就过关啦。

丁先生:干了半辈子教育,到这儿听什么都新鲜啊。除了劳动课,新生入学还考什么?

余仲清:笔试和其它学校差不多,比较有特色的是口试,我们这里分常识和智慧两种。

吴先生:常识问什么呢?

丁先生:是啊,说出来让我们也长长见识。

余仲清:其实也没什么,有一百个题目,主要就是生活中的常识,比方说南京城里一斤猪肉多少钱,一双草鞋多少钱,一斤盐多少钱等等,不难。

吴先生:诸位,一斤咸盐多少钱啊?(众人都有些张口结舌)

乙先生:哟,这么多年还真没留心过这些事,不光咸盐,什么草鞋、猪肉多少钱我可真说不上来,完了,看来我们要来这里,光劳动和常识课就过不去!

丁先生:哎,劳动我可不怕,我家也是农村的呀。

甲先生:可你家是农村的大地主啊,你干过农活吗?

丙先生:对呀,你充其量知道你家的米是佃户们挑来的对吧?(众大笑)

吴先生:对了,听说你们刚来这儿的时候,还受过土匪的威胁是吧?

余仲清:是,土匪给陶先生写了一封信,要三万块大洋,不然要血洗晓庄。

甲先生:噢,那你们陶先生怎么回答的?

刘凤仪:陶先生说不怕,土匪也是人,需要教育,土匪真要来,我们就办土匪教育。

乙先生:真敢说,后来土匪来了没有啊?

余仲清:他敢来?陶先生请冯玉祥先生支援了我们十几支枪,搞了农民自卫团,联村联防。

刘凤仪:现在呀,方圆五里的晓庄地区,不光没有土匪,连赌场都让我们给关了。

丁先生:真厉害!这哪儿是在办学校,这是在办社会嘛。

  人:哎,社会即学校嘛!哈哈哈。

    【小桃扶奶奶走过

刘凤仪:陶奶奶,出去晒太阳了?

  母:啊,啊,你们在忙啊?

吴先生:(上前行礼)陶伯母,你好啊。

  母:好,好,你是——?

吴先生:我是小吴啊,知行在美国哥大的同学,走过你家的。

  母:啊,啊,是吴先生啊,你几时来的,还好吧?

吴先生:好,好,刚到,参加知行建校二周年庆典,你老人家身体好吧?

  母:好,好,我们全家都搬来了,就住在那边山坡上,回头家里来坐。

吴先生:好,好,你老人家小心点,这是小桃吧。

  桃:吴叔叔好。

吴先生:好,好,扶好奶奶,陶伯母,回头上家里看你去。

  母:好,好,再见。(陶母小桃下)

甲先生:啊,山坡上那三间草房就是陶先生的房子啊。

刘凤仪:对。

丁先生:肯定又有个新名字,叫什么?

余仲清:五柳村。

吴先生:他姓陶嘛,说不定真是陶渊明的后代呢。办学校,没有收入,带着家人一起过苦日子,这种事也只有他干得出来。

乙先生:吴先生,你刚才管陶行知叫知行,他到底叫什么?

吴先生:他呀,在南京大学做学生的时候叫陶文濬,后来呢,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论,改名叫陶知行。

丁先生:这也不错啊,后来怎么又叫陶行知了呢?

吴先生: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的时候是杜威的学生。

丁先生:杜威,啊,教育即生活的倡导者。

吴先生:陶行知后来回国搞平民教育,就把他先生的口号转过来,改为生活即教育。

丁先生:于是陶知行也就改成陶行知了。王阳明知乃行之始,行乃知之成的理论在他这儿也倒过来了对吧?先知而后行改成了先行而后知,了不起呀。

甲先生:哲学家,你说这两种学说哪种好呢?

丁先生:先知后行是王阳明那样老成持重的人做事的方法,先行后知的人是改革家激进行为,对吧吴兄?

吴先生:哲学家总结的好,这陶行知啊,天生不安分,总要弄点新东西,改革家,没错。

乙先生:那究竟哪一种理论好一点呢?

丁先生:各种千秋吧。要我说呢,先知后行是经验主义者,而先行后知的是机会主义者。

吴先生:而什么都不干就肯定没有错,对吧哲学家?自有人类社会以来,推动我们这个人类社会向前走的,不就是这些改革创新的人吗?

丁先生:你这个观点我同意,可改革家本人可多半不会有好下场啊。

刘凤仪:各位先生,时间到了,请去礼堂参加庆典大会吧,陶先生在那儿等着大家呢。

    【众人下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切光